时间:2021/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前 言

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长期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指路明灯。百年来,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紧紧伴随着红色中国的革命进程。回眸往昔,我们的泪光中,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从新疆大地铿锵走来,伴随着天山南北惊世骇俗的沧桑巨变,更伴随着新疆和新疆各族儿女成长的壮阔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大地播撒的红色种子,花开天山南北。红心向党,已成为新疆万各族儿女的共同志向和最强心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为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儿女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推出新疆相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追寻远去的影像记忆》主题摄影展,以“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三个篇章,从时光和岁月留下的无数个红色新疆影像中,精心掬取一百个人物故事和事件,钩沉一个个闪耀着红色光芒的动人故事,让观众在远去的影像记忆中,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不断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第二篇章: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故事51:开着火车建新疆

(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照片提供):李培峰等

年4月20日,奎屯市,哈斯铁尔·努尔力白克和他的父亲努尔力白克·努尔根坐在内燃机车驾驶室里,他们是两代哈萨克族的火车司机,上车是师徒,下车是父子。父亲努尔力白克·努尔根开内燃机车的手,曾是拿牧羊鞭的,从小在石河子南山牧区牧羊。年,他考入乌鲁木齐铁路局铁路运输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铁路局奎屯段,当了一名火车司机,还成了儿子哈斯铁尔崇拜的偶像,孩子梦想有一天也能够驾驭“巨龙”奔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父亲的影响下,如今,他也终于成了一名火车司机。这是新疆几代火车司机们共同的经历。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新疆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新疆进入高铁时代,新疆各民族出行条件得到改善。时速为千米每小时的“复兴号”“和谐号”动车能够在普速铁路上运行,车厢密封性好、内部温控性强、运行中噪音小。现在有多组动车列车,多方向、多密度发往伊宁、石河子、奎屯、乌苏等地,便捷南北疆各城市间群众出行。

故事52:畜牧:亚历山大——手风琴收藏家的故事

(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白炎、闫平、沈桥等

年,伊宁市,这家手风琴博物馆开张不久,就已经成为网红馆。博物馆的主人是亚历山大,是手风琴演奏家也是收藏家,自小拉得一手好琴,他的这个馆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收藏了近0部手风琴。而在这些手风琴的背后,珍藏的不仅是亚力山大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历,还有俄罗斯族奔放的性格,对手风琴的特别喜爱,更有一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兄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故事53、柯柯牙!柯柯牙!(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胡虎虎等柯柯牙,位于阿克苏市东北部,和温宿县相交,曾是一片亘古荒原,植被稀少,盐碱茫茫,每年沙尘天气超过天。年,柯柯牙荒漠绿化指挥部成立,启动柯柯牙绿化工程。30多年间,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斗,在南疆戈壁荒滩上孕育出百万亩的“绿海”,而“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已融入各族儿女血液中。柯柯牙绿化30多年来,历经7位地委书记,参与义务植树人员达到万人次,造林共计.3万亩,累计栽植树木万株。从东、北、南三面将阿克苏市环绕起来,成为蔚为壮观的城郊“森林公园”和令世人惊叹的“大漠绿屏”。如今,阿克苏农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城区风沙危害明显下降。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地区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保障。亘古荒漠戈壁,林海万顷,生机盎然。年,柯柯牙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佳境”之一。故事54:沙漠变通途

(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韩亮、赵盛林等

年7月,塔克拉玛干腹地,几名年轻人,穿着轮滑鞋,准备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沙漠公路轮滑赛。他们想用这一方式表达对修筑沙漠公路的人们最高的敬意。塔里木沙漠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沙漠公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而公路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把南疆的南面和北面霸道地隔开。满目黄沙,荒凉无人,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想穿越这片“死亡之海”是不可能的。然而今天,一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柏油公路却更加霸道,从南至北横跨而过,硬生生地把沙漠分成了东西两半。继第一条沙漠公路建成之后,第二条沙漠公路也于年开始修建,如今已经全部贯通。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刷新着人们对世界第二大沙漠的认知。驱车或骑车穿行在大漠腹地的公路上,让人感受到的是“死亡之海”中沙漠公路带给人们的旷世惊艳。故事55:乌鲁木齐城郊叙事(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王琦铭、沈桥等

年9月,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梁村,新疆首部大型实景剧《昆仑之约》即将开演,牧民热阿依木别克·赛力汗和他的妻子在自家牧家乐忙完一天,准备换上演出服去剧组上班,参加实景剧的演出。他和妻子是进城务工学烹饪时相遇的。婚后,他俩在南山经营牧家乐,至今已有8年。他们的生活浓缩了乌鲁木齐城郊的变迁。年,白炎先生的镜头,拍下的冬天南山牧区牧民的生活,显得粗放。后来的乌鲁木齐县东风公社,牧民们使用马拉割草机割储冬草,虽有所进步,但依然简陋。八十年代,南山城郊旅游悄然兴起,人们不仅把厅堂中的交谊舞搬到了松林边,还能借助天文望远镜看头顶的星空,与当地哈萨克族牧民合影留念。随着时光推移,像阿依木别克夫妇这样的年轻人,拥有了比他们的父母更多的创造美好生活的可能,不再只是依赖游牧增加收入。

故事56:图书馆的阳光屋

(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白炎、闫平、沈桥等年5月,乌鲁木齐,新疆图书馆,辛影上班已经一个多钟头了。他于年参加工作,是踏着父亲辛晓虎的脚步进入这家图书馆的。六十年代,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就在这里工作了,直到年离世。他们父子二人见证了新疆图书馆的前世今生。辛影深知,公共图书馆不仅能丈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检测着一座城市精神的厚度。人们不仅在意它的光鲜幕墙、新奇造型和宏大规模,更在意图书馆中真正让人贴心又与人方便的设施和服务,还有它的历史。新疆图书馆始建于年8月,原名新疆省立图书馆,年10月改称新疆省人民图书馆。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省人民图书馆改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并于年在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建成了面积为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为适应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年7月24日在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4号破土兴建新馆大楼,年10月23日正式竣工开馆。年9月20日,新疆图书馆新馆与广大读者见面。故事57:人民公园今昔(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宋士敬、艾拉提·买买提依明年,秋,乌鲁木齐人民公园,两名市民正在跳广场舞,锻炼身体。这是乌鲁木齐市民生活中的常态。这座公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年),主要是为了官员休憩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更名为人民公园。百年公园,往事与现代邂逅,使它成为乌鲁木齐这座城市承载市民过往与希望的公共空间。经过不断修缮,公园从清末的官家园林,到今天的人民公园,一个多世纪的光阴于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经过,公园现已发展成为集园林、文化、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中大树参天,花草遍地,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高耸挺拔,儿童游乐场、公共体育场、园中园一应俱全。故事58:医疗卫生 守护百姓(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杜万英、王菲等百年前,南疆某地。一群病人等待看病就医。摄影师的镜头中,一位病人躺在门前,已经不能站立,另一些病人排起长队,等待就医。有人一眼便能看出这些病人患的是俗称的大脖子病。镜头中残破的景象,讲述着新疆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其低下。大脖子病是碘缺乏症,曾是新疆的一种地方病,与鼠疫、布鲁氏菌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一样,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年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新疆医疗战线的努力下,新疆卫生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区已基本建成初具规模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医疗质量显著提升,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大大提高。年新疆医学院落成,医院建成,年改扩医院,医院现代化的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一个个影像瞬间,留下了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故事59:江苏支边青年(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白炎、樊琴等年5月,阿勒泰,青河县博物馆。六名当年的江苏支边青年来到博物馆参观并在博物馆前合影。参观让他们回望曾经的青春,而站在一起合影,似乎已经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留住人生瞬间的最好方式。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批又一批江苏青年,放弃学业,报名来新疆,不仅把美丽青春留在了瞬间的黑白影像中,更留在了南北疆广袤的大地和绵延的国防线上。到边疆去,支援边疆,建设边疆,住地窝子、睡土房子、修水库、挖大渠、排盐碱,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征服荒滩,将每一滴汗水化作奇迹,在荒漠戈壁开出绿色的田野,密集的防风林,他们经受住了过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的考验。而当青春不再,曾经种下的小树已经长得高大粗壮,他们却已变成老同志、老战士、老知青。支边青年不仅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称号,更是新中国特定时代的符号和标志,讴歌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一代青年的奋斗经历,和他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家国情怀。故事60:从二牛抬杠到机械家族(展出图片边长:cm)摄影:宋士敬、李培峰、李飞、沈桥等

年,新疆麦盖提县土曼塔勒乡9村,共产党员卡得尔·艾来克,开荒种棉,发展庭院经济,办起了家庭榨油作坊,并利用油渣制成饲料喂肥牛羊,收入大幅度增加,相继购买了汽车、推土机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实行机械化种田,开展交通运输,成为当地的首富农户。他家农业生产的背后,是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缩影。曾经留在一名外国人的镜头中“二牛抬杠”的场景,早已被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农业淹没在时空深处。天山南北的广袤农田,农业现代化的机械家族纷纷亮相。近年来,从百年前的二牛抬杠到机械家族,新疆农机装备产业已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质量和农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进入转型升级和提高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并存阶段。

文字:叶尔开西·胡尔曼别克

(未完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