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1/5477291.html

寻红色故事守初心,传红色基因跟党走

“戈壁明珠”石河子书写屯城戍边新答卷

新疆石河子

“铜墙再遇铁臂情,老兵游子八师行。伴歌军号邀下阕,激情岁月见青葱。戍疆垦边风云老,光阴递嬗又晨冬。戍马倥偬多少事,甘洒热血写人生”。——题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乌鲁木齐以西公里处的一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一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亲自选址、规划、建造的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年,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副司令陶峙岳与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参谋长陶晋初、政委张仲翰等人积极响应毛主席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命令,动员11万名指战员浩浩荡荡迁往渺无人烟的新疆石河子,并从四面八方选调能工巧匠参加城市建设,从此写下了在天山南北、戈壁荒滩安营扎寨,屯垦戍边的壮美诗篇。那一年8月,王震、陶峙岳等将军顶着烈日策马踏勘玛纳斯河流域的石河子荒滩,为即将筹建的军垦新城选址。王震下马后,挥鞭遥指远方冰雪皑皑的南山,对陶峙岳等人说:“你们看,天山是座宝库。山顶终年不化的积雪,是用之不竭的天然固体水库。山下这一片土地肥沃,是我们建家立业的好地方。我们不但要把石河子建成一个生产指挥中心,还要把它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奇兵向边寨,春风渡玉关。将军何雍容,谈笑指天山。”当戈壁滩上打出第一口井时,看到源源流淌的清澈水流,整个兵团官兵都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王震将军挥手一指:“就在这里,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一座军垦新城!”从此一个伟大的事业在祖国的这片版图上繁衍、生息、劳作、耕耘,化腐朽为奇迹。我们不难想象,当年蛮荒的大漠孤烟之地经过这一代人怎样艰苦的劳动才变成这么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从硝烟中走来,征尘未洗的老兵们,用枪支托平一杠水作水平测量仪,给新城画出了中轴线,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序幕。没有砖瓦,他们就地挖土建窑;没有木料,他们就到几十公里远的天山深处砍伐;没有运输工具,他们就自己动手做爬犁拉运;没有帐篷,他们就在冰天雪地里挖一个坑,搭上柴草,覆上泥土,就成了房屋;没有碾子和石墨,他们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因军费紧张,有的部队只好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那时候,王震、陶峙岳将军不仅经常深入连队和伙房,而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和大家一起喊劳动号子,挥汗如雨地奋战在建筑工地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睹将军们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广大官兵深受鼓舞,常常夜以继日战斗在工地上,弄得干部们经常堵门截路,劝阻战士们不要摸黑上工地干活。对于大家的生活住房,王震曾强调指出:“房子修好一点,窗上装玻璃,不要糊纸,让同志们住好一些,生活过得幸福一些。”这支进军石河子荒原的二十二兵团,既有当年在延安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八路军将士,也有在新疆和平起义的部队,官兵们共同的特点是:农民出身,熟悉农业,军纪严明,不畏艰难。茫茫荒原上红旗招展,人头攒动,铁锄翻飞,车来人往。到处都在披荆斩棘,垦荒造田,修路架桥,植树造林;到处都是热烈、激昂的身影。军垦部队在广阔的戈壁荒原上,像执行战斗任务一样,一个个生龙活虎,头顶蓝天,脚踏荒滩。经过思考和论证,王震大胆主张:要想搞好农业,就离不开加工业,也离不开商业。所以,从年到年,他不仅指挥部队开垦了多万亩土地,而且组织指挥在垦区内建设了大批军人合作社、城市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厂,让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条龙。在规划石河子城市建设时,王震就富有远见地提出:市中心建行政办公区,南部建商业区,北部建住宅区,西部建工业和公园区,东部建文教卫生区。在城市四周环绕地带,兴建农场群。市内的道路,要求呈内、中、外三环加放射式。所有的街道,都要栽种树木花草,都要形成林阴大道。在他的倡导下,石河子四周不仅建有18个麦浪翻滚、瓜果飘香、牛羊成群的农牧场,而且在市区建有商店和发电、水泥、棉纺、毛纺、糖果等大中型工矿企业,还建起了农学院、医学院、农科院、电影院、剧场、体育场等配套设施,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军垦部队这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式,最早就起源于石河子。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给石河子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城市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工农业生产总值飞速上升。石河子的经济实力,在新疆很快就名列乌鲁木齐之后,位居第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工农业生产总值,也占到了新疆经济总量的1/4,成了新疆地区的一大重要经济支柱。著名诗人艾青在石河子整整呆了16年。他用诗人的眼光去体验军垦战士在戈壁荒滩改造大自然的光辉业绩,用诗歌热情赞美石河子城:“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你说它是城市,却有田园风光;你说它是乡村,却有许多工厂……”为了让石河子新城发展得更快更好,王震还亲自前往上海,请求陈毅市长给予大力支援。随后,大批上海知青和文艺体育、科研人员,热烈响应号召奔赴石河子,上海的一些工厂也先后迁往石河子。石河子的人口结构迅速发生变化,上海人比重大了,城市文化、商贸以及穿衣打扮、日常生活方式,到处充满浓厚的海派气氛。因此,当地人称誉石河子是“小上海”。石河子作为戈壁滩上的一座新型移民城市,由此不仅名闻全国,而且名扬海外,深受世人瞩目。今天的农八师石河子市,多次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在绿树中,人住花丛中”,它已变成了一座融西部风情、军垦特色、现代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吃水不忘挖井人,石河子有关部门特地将原二十二兵团创业的旧址,改建成一座军垦博物馆,用一些反映王震、陶峙岳等人带头垦荒事迹的实物和照片,形象地向人们介绍50年军垦的光辉历程。尤为感人的是,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人们还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引人注目的巨型雕塑:高大矫健的骏马旁边,站立着身着戎装、骁勇刚健的王震将军。他右手举着望远镜,遥看远方的南山,左手指着脚下的戈壁荒滩,仿佛在说:屯垦就从这里开始,我们将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军垦城市!在我年纪尚小时就有幸参观过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里面那一组组生动的照片、一件件岁月积淀下来的物品,无不向人诉说着那一段艰苦卓绝,可又激情绽放的岁月!对当时的我绝对是一种震撼,心中油然而生对王震将军、对参与建设的兵团战士们崇高的敬意。时至今日,不管身处何地,我也会持续发扬兵团垦荒的精神,遇到挫折困难勇攀高峰,不怕苦、不怕累,家乡红色精神的内涵早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骨子里。

供稿

养护事业部王琪琛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