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雀斑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13966.html 寻访红色印记,感悟革命情怀 年7月22日,“跨越千里,牵手兵团”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暑期联合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第八师团。走访第一代屯垦老兵了解他们将荒滩戈壁建设为如今良田万亩的光辉历史,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接受老兵精神的洗礼。 团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六师七十六团,组建于年12月,年起大面积开发建设。经过军垦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经济大力发展,社会安定,市场繁荣,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7月22日11:00同学们抵达团第三社区,团长赵媛媛、团委书记张可宁等对联合实践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举办交流座谈会。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团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等,实践团队师生介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及详细行程,双方初步拟定建立长期合作的意向。随后走进连队实验田,在大规模辣椒基地、葡萄基地,了解现代兵团人的经济发展与人文环境,把繁荣的生产生活景象通过媒体的形式传播给更多青年人,让他们积极投入边疆的建设中。 7月23日11:00,实践团队分别走进团两位老兵家中进行采访。第一位是年进入新疆的山东女兵张桂兰,她16岁只身自山东从军来到新疆。当年生活非常艰苦,没有饭吃女兵们把麦子煮熟就是一顿饭,后来有了石磨才吃上了面粉。无处饮水只得将涝坝里的水拿纱布过滤掉马粪、牛粪,然后用来烧水做饭。劳苦一生的张奶奶如今已经85岁了,眼睛几乎失明双腿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但是说起过往的屯垦历史,她还是热泪盈眶地拉着我们的手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作为一名老兵、一名老党员亲身见证祖国强起来、富起来,我感到骄傲、幸福!现在老了没有什么能做的,给党敬个军礼!希望你们大学生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第二位是岁整的梅永宣老人,上世纪30年代从河南来到新疆,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16、7岁的娃娃,来到新疆以后就开始严格的军事训练、农业开荒。身体受伤了简单包扎继续从事开垦工作,大家没有地方住挖着地窝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雪翻个身都会压到另一位战友。正是那段峥嵘岁月打磨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党性与修养,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党龄有70多年了,过去的苦不算什么!那个年代大家都苦,每个人都拧成一股绳,大家都比着干发誓要把新疆建设好!” 听了老兵的故事,北京大学的新疆学子杨逸飞说到:“作为北京大学的新疆人,从第一代屯垦人身上感受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新一代青年扎根边疆注入了坚定的力量。”从河北来石河子大学求学的杜渊浩说到:“几位老兵穿越大半个世纪的屯垦故事给我带来精神上的震撼,他们能做到的事,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也可以!现在条件没有那么艰苦了,但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新时代新的屯垦故事将由我们来谱写!” END文字:赖娇张肖肖 图片:张肖肖林熠轩何仁喜 编辑:朱茗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