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八楼站,停靠在雪中的2路公共汽车 作者丨张宇航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记忆和名片,它或许是历史悠久的标志性建筑,或许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人们一提到这座城市,就自然而然的会想起他。但是,在中国版图的西北角,我们共同的家园乌鲁木齐,曾经一直运行着这样的一条被称之为城市名片的公交线路,她从火车南站出发,穿过人潮涌动的碾子沟长途汽车站,绿荫环绕的红山,经过有新疆窗口之称的八楼片区,最终,到达城北的通嘉世纪城车站。她,就是运行了58年的乌鲁木齐2路公共汽车。 乌鲁木齐2路于年正式开通,年随着快速公交系统组网运行而撤销,线路全长18.9千米,单程运行时间约1小时32分钟,全程停靠28个站点,平均每3.28分钟就要迎接一次人员乘降。她,曾经是首府乌鲁木齐的一条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更是千千万万新疆人在乌鲁木齐必坐的一条公交线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著名音乐人刀郎的一首《年的第一场雪》在全国走红,“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也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来到乌鲁木齐,来用相机记录下这一景观。 停靠在乌鲁木齐南站的2路12米黄海客车 2路汽车,始发站位于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在年7月乌鲁木齐高铁新客站投用前,南站一直是乌鲁木齐和新疆的铁路客运总枢纽,而这条线路的途经站点大多数则属于乌鲁木齐市的重要商圈。如,长江路-冷库,友好路,红山转盘,有的还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如红山宝塔,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因此,2路汽车不但要输送数以万计的乌鲁木齐当地市民,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景观线路。曾经,雪山草原涂装黄海客车只要一出现在乌鲁木齐南站,几乎所有的乘客都知道——“我们的大2路来了”。 而对于老乌鲁木齐人来说,2路汽车不仅是围绕市中心的一条线路,更是不管去哪儿都会走的一趟公共汽车,一头连着家,一头连着单位(学校)。读者朋友,或许你还记得每次和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火车南站等地坐2路汽车抢座的场景,也许每次都是失败的吧。 乌鲁木齐南站始发就爆满的2路10米安凯客车 干不过风尘仆仆的异乡旅人,挤不过满脸疲惫的上班族和学生党,斗不过老当益壮的爷爷奶奶,虽然每次都让人如此生无可恋,但是,却怎么也对2路恨不起来,因为,他能带我回家。 但是,也许生命中最不缺的就是离别,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突飞猛进。年9月,乌鲁木齐快速公交1号线,3号线陆续建成通车,陪伴了乌鲁木齐整整58年的2路汽车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走入了岁月的长河。 2路停运后,考虑到2路的特殊性,乌鲁木齐市交管部门在八楼站保留下来了2路的站牌,以表彰和纪念2路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巨大贡献。但是,总有许多人在期待着一个时刻—熟悉的报站再次响起,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再次出现2路的身影,笔者当然也不例外了,但是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年的那个火热的夏季,2路回来了。 年7月26日,来自新疆各地的16位公共交通爱好者自发齐聚首府,他们集资租用了一辆乌鲁木齐17路公共汽车,准备在新时代的亚心之都重现这张城市名片昔日的风采,笔者作为石河子市的一名公交爱好者,在当天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触颇多,故提笔为记。 在公交车场,公交爱好者们正在用自己准备的标志物布置活动车辆,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还原,所有的线路标识,报站音频均为他们自己保存与制作的。 时隔7年再次出现的2路汽车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图片中的就是曾经参与过2路运行的老驾驶员们,这次,他们也将和我们一起从新华南路公交车场出发,再次踏上那条记忆中的旅途。 这里是乌鲁木齐的八楼车站,由火车南站开来的2路公共汽车时隔7年再次到达了这里,时间似乎凝固在这一刻,全体活动参与者下车,准备用自己的镜头保存下这份穿越时空而来的感动。 在这次活动中,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汉语主播邓韵老师,维吾尔语主播祖丽菲亚老师也来到了现场,她们是第一代乌鲁木齐公交报站员,她们的声音曾经是首府公交的象征。参加活动的大连大学届毕业生小马说:“每次放假回乌鲁木齐,只要听到邓韵老师和祖丽菲亚老师的报站声音,我就知道我到家了”。没错,对于在外求学的新疆大学生来说,她们的声音已经不仅仅只是报站了,更多的是一份家的记忆,那是故乡的象征。 陪伴乌鲁木齐公交多年的两位“报站姐姐”—汉语报站员,电台主持人邓韵老师和维吾尔语报站员,电台主持人祖丽菲亚老师在八楼站牌下合影留念。 八楼车站,所有的老驾驶员,两位报站姐姐在2路活动车前合影,让岁月定格。 在通嘉世纪城站,一位在2路线路上跑了26年的老驾驶员满心欢喜的再一次坐上驾驶座,又过了一把“二路瘾”。老师傅说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开上2路车,自己工作了26年的老线路,如今再次体验,却像新上岗的年轻司机一样激动,返老还童或许就是这样的吧。 师傅告诉我们,上世纪跑线路条件很差,那时候发动机散热还需要灌水,在路上开锅的车随处可见,冬天的时候经常需要提前很久去启动车辆……是的,26年风雨无阻的坚守真的很不容易,听到这里,在场的很多人人都流下了泪水。笔者也不例外,我们的泪水中有感动,更有敬佩,正是因为有了许多这样平凡的劳动者,我们的新疆才能变得如此美好。 位于北京路上的通嘉世纪城站曾经是2路的终点,坐在驾驶席上的是一位在2路工作了26年的老师傅,在一路的行车过程中,老师傅给我们讲了许许多多他和乌鲁木齐公交的故事,在通嘉世纪城,这位师傅说:“自己终于又开上了二路车”,我想,很多时候,乌鲁木齐人的二路情怀大概就是如此吧。 从火车南站到通嘉世纪城,又从通嘉世纪城原路返回火车南站,虽然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穿越时空而来的二路汽车依然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我们坐在车里,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BRT快速公交和偶尔闪过的地铁站,不禁感叹这个时代的变迁,同时在心中默默祝福,祝福我们共同的家乡—新疆,能在新时代里创造更多新的传奇。 纵使岁月匆匆,带走了许多值得记忆的东西,但无法抹去的却是珍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回忆,也许,这份美好的回忆就是无数新疆人为家乡奋斗的原动力。2路汽车虽然不见了,但我们见证了乌鲁木齐的繁荣,读懂了乌鲁木齐的故事,未来,我们更会共同见证乌鲁木齐,见证新疆的腾飞和成功。 活动结束,驾驶员还要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的生活也将继续,2路这次运行结束应该就是真的结束了,但是经典永远不会被遗忘,愿我们共同的故乡—新疆能越来越好,祝所有的公交一线驾驶员师傅旅途平安,每次出车都能愉快归来。 再见了,给予我们那么多美好回忆的2路汽车。 作者:张宇航,在校大学生,家住石河子。 延伸阅读 朋友,你不必专门为我找清真餐厅 维吾尔族,也需要解放思想 我的维吾尔母亲,我不要原谅你 我是维吾尔族,但我并不信仰伊斯兰教 清华维吾尔族博士揭示“泛清真化”背后的阴谋 看陕西小伙“攻陷”维吾尔族丈母娘,抱得美人归 人民日报刊发向打掉“拉面帮”的河北警方学习,到底应该学什么? 投稿邮箱:laodaoju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