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圈儿姐:集女神、女神经、淑女、女汉子于一身;心地纯善,自诩“扮得了少女,演得了女王”,常“二”神附体。石河子本地姑娘,每天穿街过巷寻遍互联网,喜欢乱跑,喜欢乱想。热衷于:包打听,传播正能量…… 更多关于圈儿姐,请加 ▁▁▁▁▁▁▁▁▁▁▁▁▁▁▁▁ 今天,圈儿姐想要来跟大家介绍到一个离石河子很近,又很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我们知道军垦博物馆,知道周总理纪念碑,知道军垦第一连,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军垦第一庄---小李庄。它是石河子垦区干部、卫生、师资、文艺、农机技术人才培养的源头和摇篮,如果没有它,石河子的发展会是怎样呢? 圈儿姐在搜索引擎输入“小李庄”发现似乎很多地方都有一个叫作“小李庄”的地方。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我们身边的“小李庄”。 真的不简单!小李庄是全国目前军垦旧址保存唯一完好的一处苏俄农庄式兵团师部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年。 它在玛纳斯县兰州湾乡,夹河子水库和跃进水库之间。因为曾有阿古北行管道经过,马帮驼队由此路外运黄金宝石,传为驿站。农民李世元来此垦殖,其年龄小于其东边的老李庄村民,故称“小李庄”。 年的春天,新疆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响应毛主席“屯垦戍边”的号召,投入大生产,在小李庄北2公里的仲庄组建生产总队和劳改支队(一四七团前身),与盐碱和芦苇中开荒造田,筑公路,修大海子水库,拉开玛河之东军垦第一犁的序幕。 次年2月,运输部又在小李庄组建三十团,4月1日改编为骑七师,5月1日始开工修建师部,当年完工办公楼、俱乐部、医院、商店、学校、工厂、宿舍等苏俄铁皮屋顶房舍3万多平方米。6月5日改番号为农十师。同时创办教育,由霍尔果斯迁师生余人建立运输部“八一”子弟学校,农十师子女校,为当时屯垦生产指挥中心。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军民团结,商贸云集,电灯明亮,书声朗朗,时称“小北京”。 年4月和7月,中央慰问团、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先后带队来慰问视察;年2月,该庄农十师撤销,下属三十团及劳改支队并入农八师;年,这里的生产重心转向今一四七团所在的十户滩——老王庄一带,小李庄成为该团一营、被服厂、子弟校;年后,小李庄又先后开办摸索湾中学、三十团中学、农业中学、农八师师范以及垦区各类专业培训班。小李庄是石河子垦区干部、卫生、师资、文艺、农机技术人才培养的源头和摇篮。(如此看来,咱石河子和小李庄的关系可深着呢!) 年3月,小李庄及其下属生产连队奉命移交水工团,其余单位撤回四十户滩。从年起,小李庄一带转为新疆军区驻军点和生产基地,先后有疆字、某部炮团、军区守备师、、和工兵九团等部队驻防。年,驻军撤出,交出新疆军区后勤部管理,由于无常驻人员,荒废20年,遂成旧址。 年3月31日,经过团党委努力,新疆军区联勤部终于将小李庄整体移交给原开发建设的农八师一四七团。该团以打造“一庄两园”(小李庄、兵团温州工业园、退耕还林生态园)为重点,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拟将小李庄建成一个集红色旅游、国防军垦教育基地、兵团军垦文化影视城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区域旅游中心,用“军垦第一庄”的活化石风格昭示兵团人艰苦创业不朽的精神丰碑。 历史的印记 编织历史 小李庄是目前全国军垦旧址保存较完好的29栋苏俄农庄式兵团师部建筑群,也是兵团最早的建筑群,是兵团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缩影。如今的小李庄不仅吸引了很多对均可文化感兴趣,热爱军垦文化的游客,也是很多骑行车队喜爱的地方。 圈友们,周末、端午小长假要不要带上家人、孩子或是和朋友去这里感受一下历史的气息呢? 内容、图片来源网络 石河子圈综合编辑整理,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