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0月28日,有关#暨南大学81名新生放弃入学资格#的话题成为了热门搜索。这些学生被录取到了高校、双一流大学,却选择放弃入学资格。这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最近,暨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发布了一份通知,公布了年拟注销内部招生本科入学资格的81名新生名单。通知显示,这些学生中有人未按时报到,也有人主动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学校将会统一注销这些学生的入学资格。

广东的暨南大学是一所享有国家“双一流”和“工程”高校的知名学府。然而,近日却有学生放弃了这个宝贵的入学资格。这究竟是为何呢?如果我们看一看这份名单中新生所报专业,会发现大多数都是冷门专业,而相对热门的专业相对较少。例如,包装工程、翻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广告学、商务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应用物理学、新闻学、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风景园林等。

如今,考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越来越谨慎。然而,在实际录取中,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最终被调剂至相对冷门或不感兴趣的专业。一些学生担心冷门专业的前景不确定,选择放弃入学资格,寻找其他出路。

近年来,不论是、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都普遍存在部分新生放弃入学资格的现象。这些学生放弃的原因除了身体状况或无法承担学费等外,更多的是因为对录取学校或专业不满意,因此选择复读或寻找其他途径。

今年9月,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发布通知,因名新生未按期报到,学校取消了他们的入学资格。这些新生分布在18个学院,其中经济与管理学院16人,农学院15人,医学院12人。

与此同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取消了44名新生的入学资格,原因是他们超过报到期限两周且未提出请假手续。这批学生来自9个不同的学院,其中金融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各有11人,占总数的一半。

不仅本科生,就连研究生新生也有放弃入学的情况。以年为例,湖南大学(一所“院校”)有69名级研究生新生因未按期报到而被取消入学资格。

一些网友表达了他们对放弃入学机会的学生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四夕杏雨:这些学生放弃了宝贵的入学机会,而有些人却梦寐以求,希望去读书的人也有机会。

但是发不:太可惜了,很多人渴望上学,而这些学生却不珍惜机会,实在是浪费资源。

恒温多巴胺:有人渴望学习,有人却不珍惜,这就像旱季和雨季的差异。这些额外的名额是否可以给我呢?

有些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漠北北极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选择,有些人可能放弃入学是因为有更好的机会等待着他们。

VsLiuovo:或许一些学生已经有了第二选择,选择直接出国深造。

这些看法指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选择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和机会,放弃入学可能是因为更好的选择等待着他们。

有一些地方已经实施了相应的惩戒措施。例如,在年,河南省,一个高考招生较多的省份,出台了一项政策,对录取后未入学的考生进行限制,下一年参加高考时将受到限制,只能填报较少数量的志愿学校,并且此事会被记入个人电子档案。

当时,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考生被录取但不入学,不仅会浪费本省的招生计划,也会浪费高校的教育资源,同时还会占用其他学生的入学机会。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入学机会的公平性,同时也旨在教育考生,让他们增强诚信意识,履行志愿约定。

高校招生问题引发了专家的热议。有专家表示,对于录取后未入学的考生实施惩戒措施的做法不应当被认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将这个问题视为个人诚信问题的做法缺乏充分的理由。他解释说:“研究生招生并不是一个签约的过程。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并没有规定一旦发了通知就必须入学。此外,从根本上说,这也不是由诚信问题引起的。”他还举例指出,在美国申请高校的考生通常会收到多份录取通知书,他们会在充分权衡后作出选择。

在美国,高校招生的关键在于是否给予个人充分的选择权利。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统计数据,年哈佛大学录取人数为人,而实际入学人数为人;斯坦福大学录取人数为人,实际入学人数为人;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人数为人,实际入学人数为人。

对此,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的教授程映虹指出,高校招生的社会意义在于能否给予考生充分的选择权,以确保最终结果符合考生的个人条件,避免一次考试决定未来命运的问题。

中国的高校招生一直遵循着计划管理制度。升学规划专家、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梁挺福认为,“由于学校的招生计划相对较少,而参加考试的人数相对较多,深造的机会显得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通常会致力于确保资源的最佳匹配,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计划名额。

梁挺福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人口数量的下降和学生生源的减少,高校的招生可能会面临生源不足的挑战。在未来,一旦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高校可能会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校也会努力优化教学工作。

储朝晖指出:“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让招生机构与学生之间更加平等、更加自主地进行相互选择。”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