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快乐育儿的王荣辉Grace。 最近,在群里给妈妈们答疑时,我发现,有些新手爸妈在“新生儿护理”上,特别纠结。 闺蜜的育儿经、本地特有的风俗、国内外的不同观点、长辈们自有一套经验之谈等等,听上去都有道理,那就都试试吧…… 但孩子可不是我们的试错品呀! 遥想当年,在新生儿护理这件事上,我可是连续踩了两个坑,至今想起来,我还是后悔不已,觉得当年要是早点看到这些分析就好了! 所以,为了让更多新手爸妈少走弯路,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今天,Grace就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新生儿护理都有哪些常见误区! 新生儿的马牙要擦掉,真的吗? 宝宝出生后,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 在一些传统的育儿习俗里,认为“马牙”要用干净的布蹭掉才可以。 其实这样做,对宝宝来说是很危险的行为。 ?妈妈小课堂: 这种在出生后,有时出现在其硬腭上的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并没有任何影响,它往往会由于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 “马牙”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但并非每个宝宝都会长。 由于宝宝口腔黏膜非常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加上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粘膜,就极易引起细菌感染,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严重的话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宝宝的生命。 所以,俗称的“马牙”通常不必特意处理,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如果非要用布将其蹭掉,反而是很危险的。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马牙”过大,影响了婴儿哺乳,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在此,提醒新手爸爸妈妈们:倘若发现宝宝长了“马牙”,切勿恐慌,只要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即可。 比如,在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后,再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中残留的奶液和食物残渣。 宝宝乳头要挤,真的吗? 之前在快乐安睡群的讨论中,有位妈妈诉说自己的遭遇:产后由于身体虚弱,长辈主动提出来帮忙,还没来得及感激长辈的体贴,结果发现她竟然地给宝宝挤乳头,并且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伤口发炎。 结果,才出生2周的宝宝因为感染入院了。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呀! 当时就有不少妈妈纷纷说自己的婆婆或妈妈也曾差点就给宝宝挤,幸亏被自己及时发现拦下了。 的确,很多地区有给女婴挤乳头的陋习,说什么不挤以后不能喂奶。还有的说是“脓水”,不挤不行。 我的天呐!还有更奇葩的理由吗? 在办公室里调查了家有3岁以上的宝妈同事们,80%的妈妈说自己家孩子被挤过,当时傻妈一枚,别人提出要挤时,自己蒙查查的根本不懂。尤其是真的看到能挤出“乳汁”一样的内容物时,更是信了“不挤不行”的流言。 ?妈妈小课堂: 很多宝宝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乳房“看起来肿胀”的现象,男女宝宝都可能有,甚至,有些宝宝的乳房还会流出一点类似乳汁的液体。 但其实,宝宝的乳房肿胀和流出液体,都是雌激素通过母亲的子宫影响到宝宝的结果,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对此,爸爸妈妈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一般2~3周后会自然消退的。 如果用外力挤压或者推拿孩子的乳房,由于宝宝的肌肤非常稚嫩,极容易将皮肤挤破,一旦细菌侵入就可能导致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败血症。 如果是女宝宝,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疤痕,当宝宝发育为成年女性时,还会影响到泌乳。 除了挤乳头,一些地方还会拉扯宝宝凹陷的乳头,其实这种新生儿乳头凹陷也都不需要处理。 防止婴儿抓伤自己要戴手套,真的吗? 之前,伊能静在微博中晒出女儿的萌照,照片中小米粒非常乖巧,双手带着厚厚的白色手套,想来是为了防止宝宝抓脸、抓伤。 ?妈妈小课堂: 但其实,戴手套对宝宝不好! 一些妈妈担心宝宝的指甲把脸抓伤了,就赶紧给宝宝戴上婴儿手套。 尤其是那些面部的湿疹比较严重的宝宝,由于不适,以及小手还不是那么灵活的时候,常常不经意间就把自己抓花脸了。 我家女儿小时候也没少抓脸,只能勤剪指甲了。 手套袜套不仅阻隔了宝宝的小手小脚获得充足的触觉体验,还会阻碍手脚的活动。 手脚几乎是我们这辈子用得最多的身体部位了,一双灵巧有力的小手对宝宝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极其重要。 此外,手套袜套的线头可能还会缠住宝宝的指头,导致指头坏死。 新生儿的卤门不能碰,真的吗? 长辈们都说: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允许碰。 还有的地方说: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 看着呼哧呼哧起伏的囟门,不少妈妈还真有点犯怵:看起来好像真的很危险呀!所以洗头时都小心翼翼的绕过去。 ?妈妈小课堂: 人们常说的囟门是指前囟门。 因为前囟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等。 囟门固然很重要,要注意保护,但是“碰了囟门就会使宝宝变哑”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囟门可以洗,但是在给宝宝清洗囟门时,手法一定要非常非常的温柔,水温适中,接近宝宝的体温比较好,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冷。(给宝宝清洗囟门,最好不要用手抓或挠) 此外,如果宝宝的囟门处有脂溢性皮炎,可以用消毒棉签沾上BB油涂在上在,等那些黄褐色的鳞屑软化以后,再用消毒棉签轻轻的拭去。 新生儿在月子里不能出门,真的吗? 之前群里有一个妈妈,吐槽她们那里月子里妈妈和宝宝都不能出门,说是见了光、着了风宝宝会生病。 一下子群里就被刷屏了,有说国外的妈妈生完孩子几个小时就出门的,有说3个月内的宝宝都不能出门的,出门真的会生病。 ?妈妈小课堂: 其实健康出生的宝宝和顺利生产的妈妈,只要身体条件良好、户外温暖舒适,都可以随时去户外走走的。 但由于新妈妈经过分娩,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还在恢复当中,不宜走的太远。 新生儿刚离开妈妈昏暗的子宫,不易直接暴露在强光里,也不宜在户外停留太长的时间。 妈妈们带新生儿外出时,首先应注意外出的时间选在有着温柔阳光的清晨,然后要注意遮挡宝宝的眼睛,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眼睛。 合适的自然光照刺激能够帮助宝宝更快的形成昼夜生物钟,而生物钟是宝宝规律生活的重要调节机制。 同时,新生儿更喜欢有持续低噪音的环境。如果你家的环境太安静了,反而让他们感到反差巨大而难以适应,或产生哭闹。 裹蜡烛包让宝宝腿更直,真的吗? 家里的长辈坚持要给宝宝绑蜡烛包,说这样才会有大长腿。这个有科学依据吗? ?妈妈小课堂: 宝宝出生后腿都是弯曲的,主要是长期在妈妈子宫里呈弯曲状态,出生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 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的双腿会慢慢变直。 蜡烛包限制了宝宝双腿的灵活性,如果包的太紧就会影响影响宝宝的的骨骼发育,严重者会导致髋关节脱位。 如果宝爸宝妈们有更多关于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想了解,可以在评论下方告诉我们哦! ??更多精彩内容请戳?? 点个再看?,让更多宝宝健康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