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1复习笔记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2.环境(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主体有大小之分,环境有大小之别。环境随主体而变化。(2)各相关学科中的环境研究①生物科学中的生态学生态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生物与环境的矛盾,其“环境”是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环境。②地球科学中的地理学地理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矛盾,其“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理环境。③环境学环境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体与环境的矛盾,其“环境”是以人体为主体的污染环境。(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①地理环境的组成a.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b.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部分,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c.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包括人口、社会、国家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组合结构,还涉及社会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②地理学的学科组成a.研究自然环境的自然地理学。b.研究经济环境的经济地理学。c.研究社会文化环境的社会文化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1)天然环境是指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2)人为环境①概念是指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②成因主要取决于人类干预的方式和强度;其自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则受制于自然规律,如水库、运河的水量和流速等水情要素,还有气候、地貌等因素。2.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1)地圈的概念地圈是指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的地球圈层。(2)地圈的组成①地球圈层结构a.大气圈地球的外部笼罩着大气圈,大气圈可再分为散逸层、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b.水圈水圈是地球表面和接近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它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c.岩石圈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层是岩石圈。岩石圈的上部分布着很薄的一层沉积岩石圈及地表风化壳和土被层;岩石圈以下的地球内部是地幔的大部和地核。d.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②地圈的组合形式地圈的组合形式有两种类型:a.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物理化学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b.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地圈第一,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其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第二,四个地圈紧密接触,多方面地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新的、比地球其他圈层具有独特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3.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1)客观物体的边界类型①突变的鲜明边界这类边界在空间呈一个面(没有厚度),界面两侧物质(体系)的性质有明显区别,如海陆交界。②渐变的模糊边界这类边界在空间上呈现一个过渡区间,其内不同属性的相邻两物质(体系)并存,且一方属性逐渐消失而另一方属性逐渐显著。(2)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①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是一种具有一定过渡区间的渐变界限。如它的两个边缘圈层(大气圈和岩石圈)的厚度很大,两者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随高度或深度的不同而渐变,所以,很难在两个地圈中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