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世震,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兽医实验室建设、畜牧业项目发展研究等工作。他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团场畜牧养殖实际,对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活动当中。他扎根基层一线,用心服务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为团场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最近要注意棚内气温的控制,随时做好热应激处理,避免产奶量下降……”5月12日,李世震早早地来到位于团的新疆双鹤牧业有限公司,查看奶牛饲喂情况。根据当前气温上升的情况,他嘱咐牛场技术员李恒尽快维护好牛棚内的风扇、喷淋等降温设备,避免奶牛中暑,造成损失。谈起李世震,李恒说:“李哥经常来我们场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尤其是在疫病防控和安全生产上,我们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他都能及时帮我们解决。他和我们一起优化免疫程序,优化饲料配方,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目前,团有44家规模养殖企业、余个养殖户。李世震的工作就是每天到这些企业和养殖户家里做好疫病防控、安全生产监督以及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等工作。“在养殖场里跑得多了,存在的短板问题和困难也就清楚了。我们就要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帮助企业优化生产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李世震说。为企业解决难题,这是李世震一直坚守的信念。而对于养殖企业来说,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废水的处理问题。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无法利用的成分,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污染土壤还会出现“烧苗”的现象。面对这一难题,李世震迎难而上,多方考察研究,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组成科研团队,经过三年的努力,研究出了一种微生物处理废水装置。通过这一装置,在养殖废水中添加光合微生物,将废水进行沉淀、发酵降解,再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添加相应的微量元素,生产成复合型微生物液态菌肥,将养殖废水变废为宝。这一装置解决了养殖企业废水处理的难题,获得了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石河子市瑞欣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将这项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该公司年产微生物菌肥3万立方米,增加产值多万元。扎根一线,用心服务,李世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参加工作至今,他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个,参与主持编辑畜牧实用工具书两本,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个。面对成绩,李世震平静地说:“服务养殖企业发展是我的职责。今后,我将继续强化业务学习,研发更多好用、管用的新型实用技术,继续为企业排忧解难,用科研成果助推团场畜牧业发展。” 转自石河子融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